188体育平台_360足球直播

图片

/----------------文字替换(本行格式为注释,仅用于方便查看,下同)----------------/

图片

您的位置:首页 > 中医常识 > 医案心得 > 必先岁气无伐天和

必先岁气无伐天和

五运六气理论反映了中医学“天人相应”的整体观念和“三因制宜”的辨治思想,尤其对复杂的临床问题,具有相当的指导应用价值。《内经》早有“必先岁气,无伐天和”之诫,以下介绍的二则病案,便充分体现了该理论的作用。

病案1

张某,男,50岁,2015年4月2日初诊。咳喘反复发作5年,再发1周,经抗炎解痉输液治疗无效来诊。刻诊:夜间12点以后咳甚,咽有异物感,痰白量少,咳则烦热出汗,纳可,大便调,舌暗红,苔黄腻,脉细滑。

咳嗽发作于夜间12点以后为剧,符合“厥阴病欲解时”(从丑至卯上),故予乌梅丸治之。乌梅30克,细辛3克,肉桂(后下)4克,黄连4,黄柏10克,当归10克,党参15克,川椒3克,干姜9克,制附片5克,桑叶10克,菊花10克,僵蚕10克,桔梗5克,甘草5克。7剂水煎服。

二诊(2015年4月9日):夜间12点后咳嗽仍甚,且心情急躁,面部火热,无法入睡,并感右胁疼痛,咳时烦热,盗汗,咽有痰滞感,无恶心,纳食可,舌暗红,苔黄腻,脉细小弦。参考年运“二之气”的运气特点,决定改变处置思路:既遵循年运岁气使以血府逐瘀汤,同时结合厥阴欲解时和少阴欲解时(子至寅上)遣用乌梅丸及黄连阿胶鸡子黄汤法消息以观。原乌梅丸方加黄芩10克,阿胶珠10克,白芍10克,炒柴胡6克,枳壳10克,生地10克,桃仁10克,红花5克,桔梗6克,川芎6克,怀牛膝10克,炙甘草5克,浮小麦30克,大枣10克,鸡子黄1个冲服。7剂水煎服。

三诊(2015年4月16日):夜间咳喘明显减轻,且得安寐,烦躁,盗汗诸症亦缓,仍感咽有异物感,舌暗红,苔薄,脉细小滑。再予原方加射干10克,7剂。

四诊(2015年4月23日):诉咳喘已得控制,咽部异物感亦消失,苔薄质淡红,脉细静。予原方加羊乳15克,7剂愈。

病案2

郑某,男,53岁,2014年6月27日初诊。诉气短,活动后气喘,鼻塞,无流涕,不咳嗽,口干,盗汗,疲劳,来诊前曾在南京某医院经肺穿病理诊断为机化性肺炎,已口服泼尼松龙治疗4月,现仍每日服3粒,舌暗红,苔薄黄干,脉细。据证从益气阴,化痰瘀,调阴阳治疗,方选生脉散合当归六黄汤意。党参10克,麦冬10克,五味子5克,生熟地各15克,黄芪20克,炒当归10克,川连3克,黄芩10克,苏叶10克。7剂水煎服。

二诊(2014年9月10日):动则气喘好转,但自觉怕冷,脚心冰凉,盗汗,口干苦,受凉易腹泻,纳可,二便正常,舌偏红,苔黄剥,脉细小滑。据此时运气特点予附子山萸汤合正阳汤。制附子6克,山萸肉10克,煨肉豆蔻10克,乌梅15克,木瓜10克,木香10克,丁香3克,炙甘草5克,大枣10克,生姜3片,黄柏10克,砂仁(后下)5克,当归10克,白芍12克,川芎6克,桑白皮15克,玄参15克,白薇10克,旋覆花(包)6克,陈皮6克。7剂水煎服。

三诊(2014年9月17日):怕冷已除,口干苦亦无,无腹泻,寐差,夜半2点易醒,盗汗,胃纳可,舌暗红,苔薄,脉细滑。据证予以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合当归六黄汤。黄连3克,黄芩10克,阿胶珠10克,白芍12克,炙黄芪20克,炒当归10克,生地15克,炒黄柏10克,五味子5克,百合15克,鸡子黄1个冲服。14剂水煎服。

四诊(2014年9月30日):诉药后盗汗消失,夜寐安宁。后又调治3月病情稳定,激素停服。

按:以上二则医案都是在运用常规辨治乏效,参议运气理论后方取得良好疗效的。

案一初诊时据“厥阴病欲解时”予乌梅丸方无效,因思及当下年运处于“二之气”,此时“主气,客气”均为少阴君火,遵“必先岁气,无伐天和”之训,使以血府逐瘀汤解决少阴火,因患者还有“少阴欲解时”的时运特点,做到“谨候气宜,无失病机”,复入黄连阿胶鸡子黄汤,改变思路,既遵循年运岁气,同时结合厥阴欲解时和少阴欲解时复合选方方获成功,充分体现了“求其至者,气至之时也,谨候其时,气可与期,失时反候,五治不分,邪僻内生,工不能禁也”(《素问·六节藏象论》)的学术思想。

案二初诊时按常规辨证予生脉散合当归六黄汤治疗后反应平平,二诊时考虑2014为甲午年土运太过,9月份主气客气横跨太阴湿土与阳明燥金,少阳相火,表现既有寒湿,又有阴虚内热,在患者身上反映出来的症候也是寒热两重天,既有“怕冷,脚心冰凉,受凉易腹泻”寒象,又有“盗汗,口干苦,苔黄剥质偏红”等火热之兆,故改用主以岁土太过的附子山萸汤,又选水火寒热之气见于气交的正阳汤合方,方使寒热之候均解,后叙症“寐差,夜半2点易醒,盗汗”,符合“少阴欲解时”(子至寅上),故选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合用六黄汤燮理阴阳,调理气血,获得满意效果,此案证治正合“知日之寒温,月之虚盛,以候气之浮沉”(《素问·八正神明论》)之旨。

通过上述案例的剖析,更深切认识到五运六气乃“天地之大纪,人神之通应”,临床果能“审察病机,无失气宜”“得时而调之”,就能做到“毋逆天时,是谓至怡”。临床运用运气理论时,切切不可胶固,务须随机达变,因时识宜,庶得古人未发之旨,而能尽其不言之妙。

分享到:
上一篇:清热解毒化瘀利湿治疫疔   下一篇:重用黄芪疗术后伤口不长
>> 返回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