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8体育平台_360足球直播

图片

/----------------文字替换(本行格式为注释,仅用于方便查看,下同)----------------/

图片

您的位置:首页 > 中医常识 > 医案心得 > 痰乃五脏六腑俱生

痰乃五脏六腑俱生

有云“痰随气行,无处不到”,故临床各种原因皆可产生痰病。中医痰病理论,经古代医家从不同角度不断地补充完善,整理提高,经历代临床应用,使其得到了充分的实践检验。

痰的产生,是脏腑功能失调的结果。中医认为:痰、饮、水都是人体水谷精微的病理产物。根据其稠和稀分辨病症及发病部位之不同而有所别。水肿多发于四肢肌肤,饮邪多留于胸腔、肠胃之中,而痰随气行,无处不到,遍及周身上下各个组织器官,均可发生痰病。一般认为,痰病发生与肺、脾、肾三脏水液代谢失常有关。但中医有“五脏六腑俱能生痰”之论。由此可见,痰的生成与脏腑功能有密切关系。

脾与痰:脾气散精主运化,为人体水液代谢之枢纽,脾功能失常,则水湿聚而成痰。《医宗必读》云:“水精四布,五经并行,何痰之有”,“脾土虚弱,清者难升,浊者难降,留中滞膈,凝聚为痰”。故也有“痰者涎液结聚”之说,其多由于“劳伤之人,脾胃虚弱,不能克消水浆,故为痰饮也”。

明张介宾也云:“夫人之多痰,皆由中虚使然。”中虚实指脾虚升降失常,故他又云:“果使脾强胃健,如少壮者流,则水谷随食随化,十留一二,则一二为痰,十留三四,则三四为痰。”在治疗上,古人提出:“治痰先治脾,脾复健运正常,而痰自化也。”后世医家总结脾与痰的关系,概而括之“脾为生痰之源”。

肺与痰:肺主一身之气,通调水道,通过其宣发肃降功能,使津液敷布全身,故有“肺为水之上源”之称。若肺失肃降,治节无权,则津液也可聚而为痰。临床感邪,肺气不宣,六淫化火,或肺阴不足,均可煎熬津液为痰。古有“肺为贮痰之器”之说,说明痰出于肺,有其一定机理。

肾与痰:肾藏元阳,主水,可调节水液代谢,故称“水之下源”,若肾阳不足,开合失度,则水液代谢失常,波及脾肺,而生成痰病或饮症。故中医认为,“肾为痰之本”。肾之虚火,也常可炼液成痰,医云:“肾生痰,多虚痰,久病多痰,切不可作脾虚生痰论。善病久不愈,未有不肾水亏损者,非肾水上泛为痰,此久病之痰也。”并在治疗上提出,实痰易治,“其来也骤,其去也速”。然虚痰难愈,“其来也渐,其去也迟”。治痰之原则在于“使痰不生”,实则指久病之顽痰,用温补肾阳,“补火生土”,可化散痰结。

肝与痰:肝体阴用阳,藏泄并用,具刚柔曲直之性。《内经》云:“在气为柔,其性为喧,其德为和,其用为动。”中医有“肝为万病之贼”的比喻,肝生痰就是其病变因素。朱丹溪指出:“善治痰者,不治痰而先治气,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。”治痰治气主要指肝气,肝气的舒畅条达与否,是津液凝滞为痰的主要原因。

心与痰:心生痰是因心气虚弱,痰浊因虚乘心,心阳不振,血行迟缓则自身生痰。《灵枢》指出:“津液和调,变化而赤为血”,若心脉瘀阻,则聚而为痰,发为胸痛,这也是心生痰。故临床治疗心痛,不仅活血化瘀,化痰通阳,也是其治疗的重要手段。

正如医家有云:“人之所主者心,心之所养者血,心血虚,神去则舍空,舍空则郁而停痰,痰聚心位,此惊悸之所以肇端也。”心生痰也有“痰迷心窍”之说,从而产生精神,神经方面的症状,这也实乃心生痰之意也。

三焦与痰:三焦生痰为中医学独特内容,故有“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”之论。如果三焦气化失常或气脉闭塞,水液无法正常运化,不能行使“决渎”的功能,因而津液不通,停聚而为痰。故临床上的温通三焦,治疗痰湿及水湿停留痰病,均可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。

综上所述,中医360足球直播app:痰病的学说,是建立在中医脏象学说的理论基础上。临床治痰,一定要注重整体观念及辨证施治。

分享到:
上一篇:蝉蜕:一药多用   下一篇:树叶治病妙方
>> 返回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