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8体育平台_360足球直播

图片

/----------------文字替换(本行格式为注释,仅用于方便查看,下同)----------------/

图片

您的位置:首页 > 中医常识 > 医案心得 > 辨治盆腔炎经验

辨治盆腔炎经验

湿聚成痰,血滞成瘀,痰瘀互结,是慢性盆腔炎的主要病理产物;冲任二脉损伤是主要病机,导致了脏腑功能失调;即使是寒湿症,起始亦有湿热的过程,所以祛湿清热法是治疗盆腔炎的关键。肝经郁久内炽,下克脾土,脾土不能运化,致湿热之邪蕴滞而形成了盆腔炎性病变。所以,以肝脾湿热为基础病变的盆腔炎亦应谨守调经为要、调肝为先,扶脾益肾的治疗原则。

盆腔炎属于祖国医学月经病、带下病、不孕、血症、淋浊、疝痛、腹痛、癥瘕、积聚等病范畴。姜志芳在临床上坚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,提出调肝为先、调经为要的思路,认为湿热之邪贯穿于盆腔炎的始终。

湿热之邪贯始终

盆腔炎患者多见面如油垢,大便黏滞不出,白带过多且黄、白、赤、褐相间,带下腥秽难闻。湿为阴邪,易阻遏气机,损伤阳气。脾为阴土,主运化水湿,故湿邪致病,常先困脾,脾阳不振,运化无权,水湿停聚,常伴脘腹胀满,四末肿胀。

湿性黏滞:如盆腔炎的陶氏腔积液,输卵管积液等炎性渗出物都是黏腻、停滞,不易排出和吸收,且病后多缠绵不愈。湿性趋下,易袭阴位。而冲为血海,任主胞胎,生殖道感染的病变部位、性质,就决定了该病的整个病程中,湿为致病之首,且首先损伤冲、任二脉。

盆腔炎急性期下腹痛、发热、阴道分泌物增多,甚者热势弛张,寒战、高烧、头痛、食欲不振,形成腹膜炎、盆腔脓肿,并伴有尿道刺激征和直肠刺激征,都与热邪致病有关。湿热之邪,纠合为病,长期稽留,转归为慢性盆腔炎后,病人常见身热不扬或小腹灼热。

湿热内瘀与血相搏,阻滞气机,不通则痛,伤及血络则月经失调,如月经提前,量多,质稠。湿聚成痰,血滞成瘀,所以痰瘀互结,就是慢性盆腔炎的主要病理产物;冲任二脉损伤,是本病的主要病机,也导致了脏腑功能失调,即使是寒湿症,起始亦有湿热的过程,所以祛湿清热法是治疗盆腔炎的关键。

注重从肝经论治

妇人经水所以能应时而至,届时而竭,全赖肾气盛衰。肾主藏精,肝主藏血,肝肾精血同源,子母相依,故有女子以血为本,以肝为先天之说,由此可见,调肝实为调经之要。所以在调经门中反复强调“肝气之郁结”、“肝气不舒”、“肝气之逆”等为经水失调之缘,而其治法也正是以调肝为先。

盆腔炎的主要病机是冲、任二脉的损伤,而在十二经脉中,足厥阴肝经之脉“循阴股,入毛中,过阴器,抵小腹。”肝脉与任脉交会于曲骨,又与督脉交会于百会,与冲脉交会于三阴交,而冲、任、督三脉同起于胞中,一源而三歧,肝脉通过冲、任、督三脉与胞宫相联系。

中医所论之肝,功能上包括了现代医学的“神经-内分泌-免疫”及血液系统和消化系统等,所以女性生殖道感染性疾患还与肝脉息息相关。患病后带下异常是肝经湿热下注的表现,盆腔疼痛较重时多牵及股阴疼痛,当感染较重时,还会形成肝包膜炎,这都是足厥阴肝经所过之处。

因肝经郁久内炽,下克脾土,脾土不能运化,致湿热之邪蕴滞而形成了盆腔炎性病变。所以,以肝脾湿热为基础病变的盆腔炎在治疗上亦应谨守调经为要、调肝为先,扶脾益肾的治疗原则。

调经理论很重要

张景岳在《景岳全书·妇人规》中提出,妇女必须注重冲、任、脾、肾、阴血。因妇女以血为本,其生理特点则以月经为重点。月经调与不调,可反映身体健康状况,故妇科疾病,首先着重调经。

络病理论助治疗

络脉是对经脉支横别出分支部分的总称。络脉涉及疼痛、积聚、出血、月经不调等多个病证。

络虚即络气不足,最易导致络中出现血瘀和痰凝。盆腔炎的病理演变过程中,湿热之邪与诸多致病因素纠合为患,病理产物是湿瘀互结。另外,致病因素导致离经之血留滞,刺激周围组织,引起炎症形成粘连和包块,炎症逐渐向宫体、宫旁扩散而引起附件、卵巢及结缔组织的炎症,由于病灶周围反复损伤,形成局部病变部位微血栓呈高凝状态。

盆腔炎治疗7方案

湿热为盆腔炎致病的主要病邪,湿(痰)瘀互结是该病的主要病理产物,故祛湿清热,化瘀通络为贯穿始终的主要治法。

肝止淋汤为治赤带方,有“清肝火扶脾气”之义。方中当归30克(酒浸),白芍30克(醋炒)滋血养血,柔肝阴为君,配以生地、黑豆滋阴凉血为臣,四药共凑补肾柔肝之效;佐以丹皮清肝泻火,香附疏肝解郁,黄柏清热燥湿,牛膝为使引药下行。加入败酱草清热解毒、化瘀排脓;薏仁淡渗利湿、清热排脓,二味帮助瘀腐之物的排泄,也增强了祛湿清热、化瘀通络之功。

全方共凑清肝火扶脾气,化瘀通络之效。值得注意的是归、芍用量随月经周期而增减,月经期应减量,以防动血之弊。

一、热毒蕴滞。即基础方加金银花、蒲公英、茵陈以增强清热解毒之效,可直中病邪,佐益母草助当归祛瘀,以防清热之品有留瘀之弊。

二、肝郁气滞。即基础方加柴胡、佛手、郁金、丹参、既能疏肝通络,又无伤阴之弊。

三、痰湿瘀阻。即基础方加苍术、陈皮、半夏、茯苓、枳壳以行气化湿;而痰湿之滞,多因气虚阳不化阴,故方中还配入了白芥子、鲜生姜以温药和之。

四、瘀阻胞宫。即基础方加红花以助当归、白芍祛瘀生新,蒲黄、五灵脂直抉厥阴之滞,推陈致新;因气滞不行、血瘀内停者,非用此甘温行血破血之剂,不能攻逐瘀血、行郁散滞,兼补中土以凑其效。另加元胡行气活血止痛。

五、脾气虚寒。即基础方减牛膝、生地,加吴茱萸(厥阴之主药),上可温胃寒,下可暖肾阳,有温经散寒之功。加炮姜是根据“阳虚阴必走”之理,以温振中阳,使血有所统而自止,加附片以温脾肾之阳,加黄芪以补气摄血。

六、肾气不足。即基础方加山茱萸、山药补益脾肾,加附片、炮姜是遵“寒淫于内,治以甘热”之旨,温补脾阳司统摄之职。加仙茅、淫羊藿以温命门,诸药与基础方中丹皮、生地、黑豆相配,有“善补阳者,必于阴中求阳,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”之意。

七、肾阴亏损。即基础方加女贞子、旱莲草滋养肝肾,加知母配方中黄柏,以制其阴虚火旺之候,加山茱萸温涩肝经,山药收摄脾经,是遵“善补阴者,必于阳中求阴,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”之旨。

此外,临床应重视以下几点:一应当根据月经的不同时间、病情的虚实转化、病变部位的不同,分经用药,并斟酌药量的大小,因势利导,以防犯“虚虚实实”之戒。二是急性盆腔炎病情较重者,清热解毒之品剂量宜较大,并可配合抗感染治疗。三是慢性盆腔炎要注意调理肝、脾、肾功能,以图正气恢复;湿热之邪易伤气耗阴,用祛湿清热之品应注意气血津液的盈亏状况。四是盆腔炎多见月经过多,但应治病求本,慎用止血之品。

分享到:
上一篇:治内膜异位以化瘀为本   下一篇:治脾胃病“三味”方
>> 返回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