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8体育平台_360足球直播

图片

/----------------文字替换(本行格式为注释,仅用于方便查看,下同)----------------/

图片

您的位置:首页 > 中医常识 > 中医诊断 > 诊断基础 > 古脉法著作《持素》

古脉法著作《持素》

《特素》是清代学者俞正燮氏所著,俞氏字理初,安徽黟县人,生于乾隆己未,卒于道光庚子。《特素》收人于他的《癸巳类稿》中,《类稿》卷四为《持素》的“脉篇第一”,卷五为“特篇第二”、卷六为“证篇第三”,并附以“持素毕”一篇。全文十余万字。俞氏虽非专业医家,但学识非常广博渊深,他著《持素》是取《灵枢》、《素问》原文,根提脉学的要求,予以系统编排并附以必要的察语和经史子书之说,予以阐发,并不采用后世医家言脉之说。他引《内经》是全部引用经络学说内容的,可证他亦是以脉诊的脉为经脉的脉的。

《特素》的目录和他写作的动机等都在最后所附的《持素毕》中。文为:“目录日:昭乎哉圣人之仁也,上世谆意在心,人神相语,移精祝由,先巫是用,神农氏当药分品,上以养命,中性下病,垂利万世,黄帝坐明堂,正天纲,岐伯、伯高、鬼臾区,少师、少俞、雷公以开敏之才留意性命(僦贷季,理色脉,通神明),时则已有《脉经》上下篇,《脉要》,阴阳奇恒比类从容,尺寸本病人事治数颇著其略,钩沉拾遣与鬼臾区积考十世、天元册文太古文章并奇作也。其时学者受师未终特以乱经迷诊夭人长命,黄帝哀焉,乃垂圣虑,勤树天度,以道求运,以运证病,经络孙隧,毕有道里,宗气营卫有生之常,针灸之外,汤药至齐,诊有大方静候气口,又分贫富劳佚,肥瘦男女婴壮勇怯,动痔主病,移病传病,久病新病,奇病大奇,广设形证以求其台,要道用全,万投万中。汉初犹传脉书上下经,五色诊奇咳术揆度阴阳外变,药论石神,接阴阳禁书,后人俑其文字,得一两篇,便以名术挟技萦赂、自谓奇特。”论述汉以前脉法的渊源授受和内容甚悉,并给以绝对的肯定。继谓:“越人《难经》、佗脉、谧针,皆习黄书,编录以意,脏六腑五,心为厥阴,徒取口给,用以诊候,违乎远矣!越人者,自求表异,是以更名自功,伎黄帝义淆,佗业已焚,《中藏》数篇,出于杂缀,诊候之法,尤异古经,谧颠倒是非,六艺所传核之三古得谧作伪,又复窜改医经绝人性理《甲乙》所列,杂以《难经》,文复义悖,乃引《易》日,‘观其所聚,而天地之情可见矣。’岂非寒食散发逆理背常之书乎?张机生于季汉,有用《素问》医术能贤斯人而已。世多粗工,不传其业,读《伤寒杂病》文理并妙,中杂王叔和言,360足球直播app:脉名异于正术,然治本仲景亦未大损。”可见俞氏是只宗法《素问》、《灵枢》及《史记》所提到的扁鹊脉法的。

对于《难经》、《甲乙》都持反对态度,华佗之说l认为不可靠,只肯定仲景一人,但《史记》所记的脉书上下经等等世已无传只是说说而已,而仲景亦是参用了一部分《难经》诊法的,所以俞氏的主张最后只能是肯定并取法灵素而已,在这种思想认识的原则下,当然对于以后的脉法亦就是自王叔和以下就都是不足取的了,所以他说:“叔和《脉经》,宗贤所叹,今得览之,正复愚谬.人迎直脉,上颈下胸,居然不晓,余所抄集,亦有迷瞀诈病处,仲景戏谑,亦采为经,何以示则!”俞氏欲复古脉法当然要否定以王叔和《脉经》为准则的后世脉法,这是没有疑义的。对于《脉经》以后的脉学原则上亦是一律对待的,说:“王冰、林亿,校注古籍,拉彼人此,使之淆乱,然王氏颇能旁徵明堂,惠贶后学。晁公武乃谓《灵枢》晚出为冰抄摄谧书,是与谓《中庸》抄撮《家语》不全者何异!

刘完素有《素问元机原病式》、沈作喆尝取二经论天人之奥者,离之合之正是之。医士李果、罗从谦、滑寿、丁瓒、汪机、张介宾、汪昂又仿《难经》、《甲乙经》离析章句,自为篇第,夫物不分则意隐,诸君才力,未足以语此,譬之薛薄人海,未能得宝,得见洪涛,与靡竭鱼,亦可谓之志土也。”可以说对后贤的批评是非常尖锐的。他对脉法的观点是:“人生受形,头腹手足,经脉十二,络脉三百六十又五,天运风湿热火燥寒,持脉急缓大小滑涩,此古今所同,医所循用也,徒以采择不审,条分不当,末学不复推求,谬云师说不同,至谓血气亦有改革,方书处病,展转畈引,题以经日,而失其句读,经或实无其语,《灵枢》经脉,明言经脉动病脏腑脉骨筋气主病,《素问》刺疟,明言经疟脏疟,自《难经》以下,均经脉脏腑,不知是二,随意摭采惟古有训,具在简扎,可覆视也。《汉志》,《黄帝内经》十八篇、《针经》九、《索问》九也、《针经》分见《隋书·经籍志》目,庸又谓之《九灵经》,一书二名者,注说家自为名目,《索问》与《灵枢》相应,《素问》名义,如素王之素,黄帝以大神灵遍索先师所习著之精光之论,仍复清藏慎传,古人刑名八索九邱,素索邱,皆空也,刑病皆空设之,欲人不犯法,不害性,故日汤液醪醴为而不用,呜乎!岂不仁哉!肆有庸医杀人由所受多妄,故采二经为《持素》,经脉十二,取济作胶,惟其用耳,江海虽大,非所及也,庶比仲景用之之功,且无失仁圣名素之义,亦冀聪明英妙之士合而正之。”俞氏虽无过分信古之处,但其见解有高过历代医家之处,在古脉法的挖摄研究上,亦具有不可忽视的功绩。

随后是俞氏为《持素》所写的自序,谓:“序日:右凡三篇四十五部悉采《灵枢》、《素问》;使成一家青,斟酌经义,文约法存也。人通天地,中列三才,去泰去甚,灵气往来,烝烝圣帝,情见乎解,哀念众子,说叉说之,家别流分,儒生不好,工师执笔,答问颠倒,乱我孔籍,又乱黄书,背常逆理,罪在魏儒,村翁以来,至于小生,币月寤思,庶几神明,用经用证,以伦以次,不烦极论,毕陈古谊,我舒愤懑,去则无欺,中人以上,可以与之,脉篇本也,持篇法也、处脉处方,在四时应持,五脏应持也,处脉有时,默念在心,在胃气应持,运气不应持也。及其持时,乃取证篇,决别疑似,广神智也,胃气真藏,与经脉证,分别部居,一知生死,一知病处,治十全也,脉意微妙,证有定方,勿妄诠也,君子怀刑,有律篇也,医师慎此,盛贿美誉,又延年也,言不过辞,动不过则,将以仁术,受福于天也。”俞氏信古甚茑,于《内经》研讨极深,引据古籍乃至当时能见到的西医学说相互印证,有很多精辟见解,不周于后世医家之成说。在“脉篇”中,例如对《灵枢·经脉篇》的“脾之大络‘大包’,出‘渊液’下三寸、布胸肋,此脉若罗络之血者”。附案语说:“案罗络之血者,谓脉散也。西洋人身图说,亦有此络,而谓肝主,脾则无取尔已。”又如《素问·刺禁》:“七节之旁,中有小心。”附案语说:“案:肾当十四椎下,十四椎为命门,自下数之,则当七节为肾,《刺禁》言肾藏,近命门也。《难经·八难》云:生气源,十二经之根本,谓肾闯动气也,此五脏六腑之本,呼吸之门,三焦之源,一名守邪之神,故气者,人之根本也,根绝则茎叶枯,寸口脉平而死者,生气独绝于内也。然则命门之气不应诊。‘三十六难’云:‘左者为肾,右者为命门,命门者男子以藏精,女子以系胞。“三十九难’云:‘其左为肾,右为命门。’故言脏有六,三焦不属于五脏,故言腑有五,则新出名义。《五行大义》引《河图》云:‘肝心出左,脾肺出右,肾与命门,井出尺部。’此汉魏史局增益纬文。晋人王叔和《脉经》和之谓右(尺)命门而平妊娠分别男女云尺脉左偏大为男,右偏大为女,何缘女商男下,男为水女为相火乎?是知命门为肾所居,脉则两尺皆肾,无所谓左水右相火也。”叉如360足球直播app:冲脉引《素问-骨空论》:“冲脉者,起于气街,并少阴之经,攘齐上行,至胸中而散。”下附案语谓:“案气街,亦作气冲。即挟横骨寸一是也。督、任、冲为表里,督脉起横骨也,气街上无少阴经,故《难经》云井足阳明,然胃经由腹至气街,非由气街上行。详求经义,起于气街,并少阴之经是-句,言肾脉之下行者是冲脉也,挟其上行至胸中而散是一句,言冲脉为腹脉法合任脉也。则《难经》为专改古籍。《脉经》言冲脉者,起于关元,循腹里直上至咽喉中,亦违占法。”都可证。又如引证《说文》、《左传》、《千金》、《白氏六帖》、《容斋三笔》、《东医宝鉴》、《搜神记》及《中藏经》、《脉经》等书以论辩《内经》经文涉及膏盲、膈、膻中、心包、三焦等问题,条分缕析,厘正谬误,经旨以明。又如对《灵枢·脉度》、《灵枢·根结》所下案语谓:“案:依计前后左右气一周者,至头六,至手六,至足七,周背腹一,今营气一周,至头二,至手二,至足三,周背腹一,古人于此犹有未宣之隐,且脉曲行,《说文》云:脉血理分邪行体者,不可以形体上下尺寸计也。脉度根结之言,难人持气口中,采于此广异闻焉。”可见俞氏治学的实事求是精神,并不盲目信古,亦不为古人讳,见解高出专业医家很多。又如释《灵枢》三焦为孤府说:“《河图》云:三焦孤立,为中渎之府,与此本输文同,然三焦与膀胱,俱为水府,本输盖言三焦,乃中渎之府,而下焦又与膀胱为肾府,故曰是孤之府,孤府如玉机真藏沦言:脾者孤藏以灌四旁之孤,《难经》三十八难言三焦外府,三十九难言三焦不属于五脏,未之思也。”释孤府之义甚确。都说明俞氏学问识见之非一般医家所及,其书亦非后世医家所及。但圃于时代观念亦时有迂腐之见,如对《灵枢,经水》360足球直播app:解剖问题之文,“八尺之士,皮肉在此,外可度量,切循而得之,其死可解剖而视之”云云一段,本来是祖国医学极其光辉的内容,俞氏所作按语云:“案:此文奇异,古亦有奇术。”接着引《史记》、《魏志》、《列子》、《西京杂记》、《唐语林》、《邵博闻见后录》、《就山志略》、《汉书》等书证实解剖之学历代都有人在研究或实践,尤其是宋·范镇的《东斋纪事》,郑景望的《蒙斋笔谈》所记“欧希范五藏图”,对医学发展贡献很大,俞氏所搜集的历代解剖学文献是非常系统全面的,但他狃于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观,对解剖学持着不人道和必获恶报等陋见,所以得出反对并批判解剖学的谬论,最后说:“盖医仁术也,当知所存心,医生机也,当知所以取法矣。”俞氏的学识可钦他的这种顽固保守的态度却是不足取的。

在卷五的“持篇”中,认为天府动脉与乳下(左)都是谈“宗气”的脉,360足球直播app:人迎脉引《灵枢·本输》等以说明之,并谓:“案:《难经》七难有‘太阴之至,紧大而长,少阴之至,紧小面微,厥阴之至,沉短而敦。’后之论者,谓《素问》古本所有,今乃脱落(指《素问·平人气象论》只有三阳脉至之文而谈三阴),不知《素问》此条,言人迎六阳脉,并无六阴,若寸口六阴,则有弦钩平体,安得谓肺脾,紧大而长,岂不死乎?以此知《难经》不可用,后之《素问》注说,多由之致味。”其言亦甚辩。对于人迎在喉,寸日在手诊法,援引《灵枢》、《素问》之文很精到,并谓:“检《宋史·庞安耐传》云:‘察脉之要,莫急于人迎寸口,是二脉阴阳相应,如雨引绳,阴阳均、则绳之大小等,故定阴阳于喉手,配覆溢于尺寸,寓九候于浮沉,分四温于伤寒,此扁鹊开其端,予参以《内经》诸书,考究面得其说。’据安时此言,以得人迎为刨获,而《脉经·脉法赞》云:‘肝心出左,脾肺出右,左主司官,右主司府,左为人迎,右为气口。’人迎脉亦不知,何以谓之《脉经》矣。”从名义上批评的是很中肯的。在络脉侯中附案语说:“候络则色候也。”对于络诊及色脉诊可谓“一语中的”。在气口应候的案语后附引(说文》:“人手节却十分动脉为寸口。”这个位置正是“高骨为关”的位置,为医家之书所未指明。这可德是因为古代诊寸口其位置是如所周知的。但后来寸口脉分为寸关尺后,那么古人单言寸口究竟是什么部位,就无法说准确了,所以俞氏引《说文》此语是非常有意义的。因为许慎是汉人,其言当有所援。在“胃气真藏脉应持”案语中说:“脉书知有胃气,不能援求,但求速化,以证为脉,始有纷纷名目,不悟气与证,有应实者,有应虚者,有应在表在里者,非脉名也。脉气自脉气,证自证,互求为治,不可并之。”亦说出了后世脉法在审常达变中存在的问题,在“气血形色阴阳脉名持法杂比略例”的案语中提到,《史记·仓公列传》中的阳庆传扁鹊脉书,以五色诊病及药论,脉书上下经,五色诊,奇咳术,揆度阴阳外变,药诊石神,接阴阳禁书,其治病所引有脉法日,及扁鹊论曰等等,又引其所涉及到的脉名脉形等。俞氏谓:“其文奇纬,台之《内经》,知三代前书,非如后人医案其持法杂比略例,举其凡,六条于左。”于是又引《内经》经文六条以与仓公传中之脉法相印证。以上均可见俞氏对《内经》持脉方法信之笃,究之深。

卷六为《持素》证篇,按经络脏腑分别辑录了《素问》、《灵枢》的有关病证的经文,有时加案语亦是引经史古籍相互印证,涉及李果等人时亦不涉爰他们的医学著作。由此可见俞氏不但不接受后人的脉法,连后人的医书病证等论说及发展亦是持不承认的态度的。总之俞氏学究无人信古尤笃,论脉独宗《内经》下及仓公仲景面止,至于华佗他认为传世之文不可靠(《中藏经》确是伪书),对《求经》、《脾经》援理引经驳正其失。认为从原则上就是不足取的,至于后世诸家则更不在话下。俞氏不迭后世之变,亦不能理辩后世脉法发展前进的优点,固然是他过分崇古之失,但对于阐发古脉法,时时有创见高论.则是不可湮没的。

分享到:
上一篇:古脉法学著作《学古诊则》   下一篇:《脉学辑要》及《脉学辑要评》
>> 返回首页